UK & CHN Core - UK & China Centre for Offshore Renewable Energy
  • Extreme Wind

下一代海上风力机的极端风浪载荷- EPR007632 / 1

主持人:牛津大学Thomas Adcock教授和上海交通大学李晔教授。EPSRC资助:799,386英镑

该项目的目的是改进海上风力发电场的设计方法,从而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减少设计不确定性 并最终降低能源成本。

将要处理的关键主题包括:中国近海涡轮机潜在候选区台风条件下的海洋环境模拟;在涡轮机 上创建真实的环境荷载的时间历程;分析最终极限状态和疲劳载荷下涡轮机的结构和岩土工程 设计;以及旨在建立中英合作伙伴之间长期的合作活动。

英国参与者

Thomas Adcock教授

Tom Adcock是牛津大学的副教授和圣彼得学院的官方研究员。他在牛津完成了本科和博士学位 。在短暂的工业生涯之后,他在2012年担任现职之前回到牛津攻读博士后。他的工作着眼于 工程师如何理解海洋环境。

他的研究着眼于海洋环境——我们如何利用它来发挥我们的优势以及我们如何设计改变它。并 对超级巨浪、潮汐能、海啸和风暴潮特别感兴趣。我在潮汐能方面的工作已在各种国家级报纸 上发表,并在苏格兰议会上进行了讨论。2015年,我接受了“今日计划”中关于超级巨浪的 采访。

Thomas Adcock教授

University of Oxford

Ton van den Bremer教授

Ton van den Bremer是牛津大学工程科学系副教授,伍斯特学院工程系导师和研究员。

他的研究方向是地球物理流体力学,了解非线性在海洋和大气重力波中的地位。为了他的皇家 工程研究院学术奖金,Ton正在研究波浪在海洋塑料污染的传播和扩散中的作用。他还对自然 资源和气候经济学的随机过程感兴趣。
作为该项目的一部分,Ton van den Bremer 将研究波浪从深水到斜坡顶部的演变。在这里,他 观察到极值波概率的增加并且正在规划海上风力涡轮机的建设。

Ton van den Bremer教授

University of Oxford

Alistair Borthwick教授

Alistair Borthwick 在土木工程领域有40年的工作经验,是Hutton张力腿平台(世界上第一个适 用于深水条件的垂直系泊浮式石油平台)设计团队的成员,该平台于1984年获得女王科技成 就奖。他是爱丁堡大学的应用流体动力学教授,牛津大学圣埃德蒙厅的名誉研究员,并在北京 大学,爱尔兰国立大学(高威),武汉大学,中国地质大学,科克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担任荣 誉教授。他曾是牛津大学工程科学教授,从1990年至2011年,在那里工作了21年。他于2011 年至2013年担任科克大学土木与环境工程系主任,在那里担任爱尔兰海洋与可再生能源SFI中 心的创始主任。Borthwick教授的研究方向包括环境流体力学,沿海和近海工艺以及海洋可再生 能源。Borthwick教授因2016年在土木工程方面的贡献而被布达佩斯理工大学授予荣誉博士称号 。他是皇家工程学院的研究员,爱丁堡皇家学会的会员。

Alistair Borthwick教授

University of Edinburgh

Paul Bonar博士

Paul是一位早期职业研究员,对海浪和潮流物理学感兴趣。他于2011年获得爱尔兰国立大学( 高威)土木工程一级荣誉学士学位,2012年荣获爱丁堡大学可持续能源系统硕士学位,2017 年获得爱丁堡大学博士学位。

Paul的博士研究由Alistair Borthwick教授、Vengatesan Venugopal博士和Thomas Adcock教授(牛 津大学)监督指导,聚焦社会和生态对海洋能源的影响以及潮汐通道中涡轮机的最佳布置 。Paul于2016年底在牛津大学加入潮汐能研究小组,在那里他协助Thomas Adcock教授和Wei- Koon Lee博士(玛拉工艺大学)对马来西亚潮流能源进行了权威的评估。

Paul Bonar博士

University of Edinburgh

Dr Anela Bajric-Hodzic

My name is Anela Bajric-Hodzic and I am currently a Post-Doctoral Research Assistant at the University of Oxford, in the Department of Engineering. I obtained my doctorate degree in Mechanical Engineering in December 2017 at the Technical University of Denmark on the topic of structural damping. During my MSc studies at the University of Auckland, New Zealand, my curiosity to understand the underlying mechanisms of the dynamics and vibrations encountered in structures exposed to severe dynamic excitations, was sparked. I have since worked on multiple projects regarding structural dynamics of small and large scale structures.

I am participating in Work Package 4.1, which focuses on holistic structural design of offshore wind turbine generators in extreme conditions in coastal regions of China. The characteristic soil conditions govern the design of monopile foundations, together with the extreme wave and wind loads that such structure will experience in this environment. The extreme loading from waves and wind will be accounted for in a coupled aeroelastic model integrating the state of the art foundation models to identify the design drivers in ultimate-, serviceability and fatigue limit state. Thereby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structural loading, structural dynamics and foundation design can be quantified for future scales of offshore wind turbines. This will ultimately result in an overview of design drivers associated with future scales of offshore wind turbine generators in coastal regions of China. In parallel, the design overview will enable an investigation of the necessary sensor layout for subsequent structural, wave and wind load identification in extreme conditions, through monitored data

Dr Anela Bajric-Hodzic

University of Oxford

Dr Xingya Feng

冯兴亚博士是牛津大学工程科学系博士后研究助理。冯博士正在与Thomas Adcock教授和 Richard Willden教授合作开展中英项目“海上风力发电机的极端波浪载荷”。冯博士是一位流 体力学家。

冯博士于2011年获得中国河海大学水利工程(荣誉课程)学士学位。冯博士于2011-2015在新 加坡国立大学(NUS)攻读博士学位,研究课题为“波浪与海洋多体系统相互作用的水动力学 分析”。毕业后,他于2016年继续在新加坡国立大学担任研究员。随后,他加入了该行业, 并于2017年担任船级社管理局(新加坡)的研发工程师。一年的工作后,冯博士于2018年加 入了牛津大学环境流体力学小组。

冯博士的研究重点是波浪于结构相互作用的水动力分析。他的工作包括研究非线性水波及其与 海上结构物的相互作用、基于势流理论的开发自由表面流动数值模型以及高阶非线性波浪载荷 的谐波分析。他拥有潜在流动模型和CFD的经验。他的研究方向包括环境流体力学,海上和沿 海工程,船舶流体动力学,统计波和海上可再生能源。他的出版物可以在Google学术搜索中找 到。

Dr Xingya Feng

University of Oxford

Dr Yan Li

I obtained my undergraduate degree in naval architecture and ocean engineering,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hina, in 2011. I then pursued my master degree of science at 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 (SJTU), China. Particularly, I primarily worked on Hydrodynamics and VIM of a deep-draft semisubmersible concept designed for the South China Sea during the 2.5 years at SJTU. In August 2014, I moved to Trondheim, Norway due to a PhD position there. I stayed in the Department of Energy and Process Engineering, Norwegi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y PhD project works on fluid dynamics: wave-shear current interaction. I obtained my PhD degree in 2017 and then continued this topic in the same group for one more year as a postdoctoral researcher. I moved to Oxford at the end of August 2018, and am currently staying in the Department of Engineering Science, University of Oxford, as a postdoctoral research assistant in wave modeling. My current project deals with surface waves propagating over varying bathymetry, focusing on the formation mechanism of rogue/freak/giant waves in a non-equilibrium state.

My research interests are in general broad. I am interested in (not limited to) water waves, wave-structure interaction, wave-current interaction, ocean wave models, and loads on offshore structures.

Dr Yan Li

University of Oxford

中国参与者

李晔教授

李晔博士于2007年获得UBC的机械工程系博士学位。现任上海交通大学船舶与海洋工程学院教 授,​​上海交通大学多功能船舶拖曳水池的创始人,国家发改委国家海洋风能技术中心的创始主 任,AIAA副研究员,IEEE高级会员。他因在海上技术方面的专业知识以及他在流体与结构的相 互作用理论、数值和实验研究方面的广泛工作而享誉国际。他是美国机械工程师协会(ASME) 海上力学与北极工程期刊、可再生能源、可再生能源与可持续能源评论、美国物理学会(AIP) 可再生能源与可持续能源期刊等期刊的副主编。在加入上海交通大学之前,他曾担任海洋模拟 工作领导者和美国国家可再生能源实验室(NREL)的资深科学家。在过去的几年里,他领导 或参与了许多海上可再生能源领域的工业项目,如金风3MW和6MW海上风力发电项目,CPT 100kW波浪能项目,OPT 150kW波浪能项目,原理功率3MW海上风电项目和绿色能源 300kW潮 流能源项目。

吴晓妮博士

吴晓妮博士于2017年获得新加坡国立大学土木与环境工程系博士学位。现为上海交通大学船 舶与海洋工程学院博士后研究员。

她的研究重点是海上地基系统的岩土工程问题的理论和数值研究。她一直致力于吸力式沉箱, 吸力嵌板锚和拖曳式嵌锚的稳定性问题,以及大变形有限元数值技术的发展。她目前正致力于 在上海交通大学的NSFC-RCUK_EPSRC资助项目“下一代海上风力涡轮机的极端风浪载荷”中研 究海上风力涡轮机单桩基础的响应。

吴晓妮博士

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